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想購買請點我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作者:天兒慧


  • 出版社:臺灣商務


  • 出版日:1051101


  • ISBN:9789570530612


  • 語言:中文繁體


  • 裝訂方式:平裝












內容簡介





比大國更懂大國,才是小國的智慧。
對中國的批判、交往與認同之前,必須更理解、更認識中國。




一九四九年誕生的中國是什麼樣的國家?

是社會主義的天堂夢,還是民族主義巨龍的胎動?

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此時站起來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我們不妨先回顧以下這幾件大事:

◎一九七六年,北京學生及民眾為悼念周恩來走上街頭,是為第一次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因悼念胡耀邦而引發的第二次天安門事件,以「六四悲劇」結尾。時移事往,對「六四」的歷史記憶仍在,而中國的民主是否還有未來?

◎同樣在一九七六年,「三分過錯,七分功績」、半神半人的毛主席,毛澤東過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一九九七年,「改革開放與現代化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離世,鄧後的中國走向何方,世界如何面對大國化的中國?

日本「知中」學者、早稻田大學天兒慧教授怎麼看待這條「胎動中的巨龍」――

天兒慧教授在本書以毛澤東、鄧小平兩位政治領袖為主角,講述了現代中國的歷史,並將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放在晚清以來的歷史脈絡下來探討,指出新中國的建立不只是為了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而有更濃厚的民族主義成分,是為了追求「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書以政治為主軸,並詳盡論列了新中國成立後,所面臨的反右鬥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林彪事件、六四天安門事件,並強調對於現代中國,必須同時看到其「光」(光明面)與「影」(陰暗面)。而從毛澤東不斷發動的革命、鄧小平的三起三落和領導人的更迭來看,新中國也並未走出傳統中國政治權謀鬥爭的局面。此外,本書將中國國內政治連結至國際局勢,特別是中蘇、中美關係的變化,而有更動態、更宏觀的觀察與分析,是認識現代中國的極佳入門讀物。

在改革開放後,伴隨經濟的蓬勃成長,中國也崛起成長為政治、軍事的大國,而有「中國威脅論」的出現。本書期待透過促進中日的相互理解與對話,作為安定區域和平的提案。本書不僅是一部寫給日本人看的現代中國史,也是一部寫給中文世界讀者的著作,讓中文世界的讀者得以理解「日本人如何看待現代中國」,對於與中、日關係密切的臺灣尤其具有現實及啟發意義。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早稻田大學天兒慧教授是日本學術界、知識界的「知中」學者,並經常訪問中國講學、蒐集資料,本書是他長期研究現代中國的集成之作,更是他來自現場的觀察與報導。

★本書富含八十張歷史圖片,包括各時期的毛澤東、鄧小平,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照片,以及大量圖表、地圖,表現「以圖說史」的敘事特色,讓閱讀時更具有歷史的臨場感與畫面感。

★本書附錄附有:「主要人物略傳」、「歷史關鍵詞解說」、「建議延伸閱讀書目」、「中國、日本與世界歷史大事年表」,可作為閱讀的先備知識或補充資料,使本書成為極佳的現代中國史入門讀物。

★本系列「中國?歷史的長河」完整翻譯自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書系十二部作品,《巨龍的胎動》為此系列的第十一冊,是中文版出版順序的第一冊,也是首度出版的中文譯本。

★「中國?歷史的長河」各冊書封以清代徐揚所繪《姑蘇繁華圖》為底圖,各冊書封拼接起來可構成《姑蘇繁華圖》的局部,呈現清乾隆朝的盛世景觀,藉由十八世紀中葉的時代一瞬,作為對整個中國歷史的回眸定格。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廖怡錚

臺中人。畢業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史研究所、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別科。著有碩士論文《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專書《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譯有《觀光時代――近代日本的旅行生活》。











目錄





導讀
如何面對中國?――歷史、「心情」與對話/汪宏倫

前言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十六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兩項重要演說/革命史觀的修正

◎救國救民的中國革命
難以轉換的歷史/鄒容、孫文、毛澤東/依據民眾力量的革命

◎以「民族國家」的建設為目標
獨立、統一、富強的中國/向天空攀升的巨龍

第一章毛澤東與鄧小平

◎叛逆者與逆境者
叛逆者毛澤東/向蘇聯的權威挑戰/逆境者鄧小平/再度失勢

◎土著派與國際派
農村包圍都市/客觀看待國際社會/傑出的軍事戰略家/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者

◎「夢」與「現實」
實事求是的思想/「大躍進」的評價/唯恐天下不亂/重視「安定」

◎「皇帝」與「半皇帝」
謁見「皇帝」/權力的完全繼承

第二章從菁英革命到人民戰爭

◎辛亥革命的紛亂
士大夫的革命/中華民國的成立/由二次革命走向第三革命

◎五四運動=「民眾力量」之胎動
俄國革命/中國共產黨之誕生/革命主體的變化/從孫文到蔣介石/日本的侵略與救國主義

◎毛澤東的農村革命
農村根據地理論/英雄式長征/抗日戰爭體制之形成/西安事件之發生

◎抗日戰爭與共產黨之擴張
南京大屠殺的慘劇/軍與黨組織的擴大/共產黨擴張之三大原因

◎自立的共產黨領導者――毛澤東
延安整風運動/日本戰敗/蔣介石、毛澤東的兩巨頭會談

◎毛澤東的逆轉戰略
國共內戰的激化/共產黨的反擊/三大戰役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誕生

第三章搖擺不定的新國家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成立
制定臨時憲法/歐洲冷戰的陰影/三反五反運動/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新中國的安全保障

◎韓戰與土地改革
參與韓戰/第一次停戰會談/史達林之死與停戰/土地改革運動/農民、工人的解放

◎蘇聯型社會主義的建設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倡/向蘇聯一面倒/向蘇聯型社會主義靠近的努力/高崗、饒漱石事件/農業集體化

◎去蘇聯化與反右派鬥爭
史達林批判的衝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去蘇聯化路線/批判修正主義/批鬥右派分子/毛澤東的激進主義

...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家推薦

(本書)為認識一九四九年後當代中國的一本入門參考書,更是刺激讀者思考日中臺三角關係與東亞局勢的一本好書。……這本原來以日文寫就的中國現代史,原本僅以日本讀者為對象,如今能在臺灣以中譯本面世,使中文世界的讀者也能理解像天兒這樣的日本學者如何看待中國,同時能刺激臺灣讀者思考如何應對自處,這對於促進東亞各地不同人群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對話,無疑具有正面的意義。――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毛澤東與鄧小平(節錄)




叛逆者毛澤東




本書並非毛澤東與鄧小平的傳記。因此,於本章所敘述的兩人人物形象,是為了幫助讀者理解第二章以後的歷史記述所提供的切入點。在此前提之下,最先浮現腦海的,分別是兩人的「叛逆者」與「逆境者」形象。回顧毛澤東的生涯,一般而言是以一九四九年為界,分為前期與後期。在先前所述近藤邦康的《毛澤東》一書中,將前期的毛澤東視為革命家,後期視為建設者。關於前期的認識,大多呈現共通的看法,但也有論者提出,毛澤東後期的作為實為獨裁者,甚至是皇帝化的見解。又或者是在一九七○年,毛澤東最後一次會見艾德加.史諾(Edgar Snow)時,曾說自己是「無髮無天」,也有人因此評論他為「孤獨的修行僧」或是「孤獨的、永遠的革命家」。




若要問我毛澤東一生一以貫之的精神為何?我想應該就是面對著橫亙在自己面前的巨大權威,所展現的「叛逆」精神。然而矛盾的是,當毛澤東自己成為「權威者」時,卻不容許被他人否定。促使毛澤東成為叛逆者,是年少時代對「父親」的反抗。他對艾德加.史諾陳述自己少年時期的軼事,也大多是與父親的對立回憶。




「家中有兩個『黨』。一個是父親,也就是統治者。反對黨則是我與母親、弟弟,有時候也包含家中雇人。……約在我十三歲時,某次父親招待許多客人來到家中,我卻當場與父親起了口角衝突。我父親當著眾人之面罵我是個懶人、廢物。這樣的言詞激怒了我,我也以咒罵還擊,並離家出走。」




十四歲時,父母單方面安排毛澤東與一位二十歲的女性結婚,毛澤東拒絕接受,而且也從來沒有與這位女性一同生活。




毛澤東二十五歲時(一九一八年),大約是他離開湖南半年後,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擔任事務員,此時他對於北京大學所象徵的「知識人的權威」之觀念,萌生反感之意。與毛澤東同年紀,後來成為知識界中最高權威者之一的梁漱溟,當時已於北京大學執教。雖然兩人見過幾次面,但梁漱溟完全沒有把當時的毛澤東放在眼裡。建國後,兩人立場倒置,毛對著梁漱溟大罵說:「你實在是又臭又髒。」此後,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地位排名第九,臭不可聞之人),直至文革結束前都翻不了身。




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毛澤東是創黨大會十二名參加者的其中一人。後來,不管是受到軍閥與國民黨、地主勢力等嚴厲的壓迫,亦或是在上層領導者遭到殺害、改變政治立場、失勢等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毛秉持一貫的精神,擔負革命運動的一翼。儘管如此,在首任總書記陳獨秀之後,毛澤東與瞿秋白、李立三、王明(陳紹禹)等深受蘇聯、共產國際影響的領導者志趣相左,被黨中央劃為黨內非主流。




但毛澤東秉持獨自的想法與強烈的意志,以湖南、江西一帶為中心,建立農村根據地,並加以擴大,拓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毛澤東在農村根據地的防禦被蔣介石的軍隊攻破(當時他的軍事指導權被剝奪)後,於「長征」的大遷徙中,在貴州省遵義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才獲得中國共產黨內實際的領導權。這已經是建黨十四年後的事情。


向蘇聯的權威挑戰




成為中共領導階層的毛澤東,更進一步地向矗立在自己面前的巨大「權威」挑戰。其一是抗日戰爭期間及其結束時,挑戰了中國的最高權威者蔣介石。抗日戰爭是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立後正式開始。所謂一致抗日,意思是在以蔣介石為最高司令官的統一政府、統一國民革命軍的前提之下所進行的抗日活動。對此,雖然毛澤東在表面上予以承認,實際上卻已經在西安北部黃土高原一帶的根據地,取得實質的統治...















商品訊息簡述:

巨龍的胎動:毛澤東、鄧小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想購買請點我

7CDC77BA532AF89F
arrow
arrow

    Frediama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